農膜主要是指棚膜、地膜、畜牧養殖用膜等,在農業增產增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據了解,中國農膜產量已居世界首位,2007年規模以上企業農膜產量達96萬噸,是世界其他國家總和的1.6倍;實現消費量超過120萬噸。
據中國塑協農用薄膜專委會不完全統計,全行業農膜生產企業1000多家,生產能力達200萬噸以上,其中產能萬噸以上的約60家。中國是世界上薄型化農膜生產水平最高的國家,所生產的各種農膜產品門類齊全,其幅寬從0.5米-20米,具有長壽、流滴、保溫、消霧、防菌、轉光、高透光等功能的各種單層、多層復合棚膜,流滴、除草、增溫、降解、防蟲等功能的地膜已得到廣泛應用,其中不乏具有中國特色、適合國情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產品,產品的質量、技術部分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大問題極須解決
開工率偏低
據中國化工報報導,目前中國企業平均開工率只有60%左右,與往年同期90%以上的開工率相差甚遠。粗略統計,今年8-9月,中國農膜產量同比減少約50%。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農膜專委會理事長韓連貫介紹,今年上半年至8月份,原油價格快速攀升,農膜原料聚乙烯價格隨之大幅上揚,增加了農膜的生產成本。由此,農膜價格居高不下,農民使用農膜的積極性受挫,導致農膜需求減少。而8月中旬以后,盡管農膜價格隨著塑料原料價格直線下跌,但是經銷商和農民受“買漲不買跌”心理支配,反而不愿入市采購,以致出現價格越是下跌農膜越難銷售的反常情況。
高檔產品市場占有率低
由于中國農膜行業的進入門檻低,作坊式企業生產的劣質農膜沖擊市場。據統計,中國農膜市場中,高檔農膜僅占2%,中檔農膜占20%,低檔農膜高達78%;而發達國家農膜市場高檔農膜占20%,中檔農膜占50%,低檔薄膜僅占30%。
高檔農膜產品市場占有率低,主要是由兩個因素造成。其一,在中國1000多家農膜生產企業中,90%以上是小型企業,這些企業對農膜的投入不足,設備老化、工藝落后,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慢,大多生產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產品。其二,今年塑料原料價格持續提高,高檔農膜的價格更是水漲船高,甚至超出了農民的承受極限,其中高檔功能性棚膜市場售價一度突破每噸2萬元人民幣。市場需求量下降,農膜生產企業只能被迫減少該類功能膜的生產,轉而生產中低檔農膜。
資金短缺
資金短缺也被認為是農膜企業普遍面臨的最大困難之一。
農膜專委會理事長韓連貴介紹,中國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使農膜企業所需的流動資金出現短缺,企業經營受到一定影響。近年來,中國為穩定農資產品的價格,對農膜采取嚴格的市場監管和限價政策,另一方面,又對農膜的主要原材料聚乙烯完全市場化,使得農膜企業難以為繼。而資金短缺,又將引發一系列問題,例如農膜企業無法進行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經營不好的企業被迫停產,更無力研發生產高附加值、高利潤的高檔農膜。
據悉,農膜行業面臨的種種困境已經引起國務院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重視,《農膜行業準入條件》等有助於整頓農膜市場秩序的文稿正在等待批復。以后,農膜除繼續享受增值稅減免優惠外,還有望享受其他政策扶持。
而針對農膜行業發展現狀,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會長廖正品指出,一方面,農膜行業要積極進行農膜產品的結構調整,改變產品單一、同質、低檔次化的狀況,加強技術創新,開發生產長壽、流滴、保溫、消霧、防菌、轉光、高透光等高檔功能膜;另一方面,農膜的行業組織和企業要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正在準備實施的農膜行業生產經營管理規定,治理整頓市場秩序,合理配置資源。
高性能環保產品將受青睞
農膜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得到更多的份額,必須在開發高科技產品上下工夫,致力開發各種有針對性、具有多種用途的多功能膜。近幾年來,一些有實力的農膜企業紛紛加大科技投入,研發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功能性農膜。
高透光性農膜
國產多功能棚膜在防老化、流滴、保溫、防霧氣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透光性能上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差距較大。最近由天津石化研究院和烯烴部合作開發的納米高透明線型低密度聚乙烯棚膜專用料(DFDA-9086),拉近了這一距離。
據中國石化新聞網報導,多年來,只有采用茂金屬催化劑生產的線型低密度聚乙烯才具有優異的透光性能,但由于專利和生產成本問題,限制了工業化生產。而目前,農膜市場對透明性能的要求卻越來越高。為此,天津石化研究院于2006年10月確立了課題“高透明線型低密度聚乙烯棚膜專用料的研制”。經過兩年的努力,最終開發出霧度≤10%的高透明線型低密度聚乙烯棚膜專用料DFDA-9086。
使用這種高透明樹脂專用料吹膜扣出的塑料大棚,與其他品種的薄膜相比保溫性能高,春天和秋天使用該種薄膜時可不用室內供暖,并可延長作物的生長期2-3周,從而使作物增加產量10%-70%。因此,該專用料的開發將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
可降解農膜
恰當采用高性能農膜,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綠色、環保、可降解也是農膜產業備受關注的話題。
農膜生產企業必須瞄準市場,生產適銷產品。但是,在可降解膜產品方面,也有業內專家指出:由于中國南北方溫度的差異,產品設計很難滿足各地需要,可降解膜受環境地域影響比較大,特別理想的、有針對性的產品還有待于進一步開發。
液態地膜是近年來的新明星。據山東新聞網報導,在日前蘇州市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發明展覽會上,山東科技大學研制的農業領域創新成果“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態地膜農業應用集成關鍵技術”一舉奪得金獎。“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態地膜”以富含腐植酸的褐煤、風化煤或泥炭為原料,用活化劑進行活化改性,將其中的部分腐植酸抽提出來,形成土壤所需的有機肥,再將這些有機化合物在交聯劑的作用下形成高分子,然后與各種添加劑、矽肥、微量元素、均勻混合制取,形成一種可以替代塑料地膜的新型農業資源。該液態地膜既具有塑料地膜的增溫、保墑、保肥的作用,又有較強的粘附能力,可將土粒聯結成理想的團聚體,用后2-3個月自然降解為腐植酸有機肥,現場噴施造膜,對地形地貌適應能力強,省工省時。目前,多功能可降解液態地膜已在山東省平度市、萊西市、膠南市進行了花生、玉米和紅薯大田對比種植試驗,土壤表面噴灑液態地膜可提高地溫1-4℃,蒸發抑制率30%以上,土壤含水量提高20%以上,作物生育期提前3-10天,每畝地使用成本僅10元錢左右。